我的系统不正经

疯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楼之内,陶艺匀工作室之中,一群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纵使青花千万件,多看真品莫走偏

我的系统不正经 by 疯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1

  写款所用釉料,也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一样。
  款识的釉料,有时候和瓷器本身的釉料,也有不同的。
  比如宣德的一些底款,所使用的钴料,就不是发色蓝艳的如宝石一般的进口料,而是国产料。
  原因是进口料晕散严重,不适宜写字。
  或者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,才使用更为常见的国产青料。
  正德时期,绘画用的料和写款用的料也不一样。
  因为这一时期的原料种类,本身就特别多;
  值得注意的是,正德时期瓷器底部,由于烧成氛围不一致的原因,多呈现青中泛蓝的现象。
  所以,相应的底部款识的发色也略有不同。
  这些在仿制的过程当中,都需要注意。
  而一些明显的错误,肯定要极力避免。
  这一点,看现在市场上的一些仿品,就知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了。
  后仿款的差异还是很大的,鉴定起来也不难。
  还是那句话,想要仿古仿的好,必然要了解现在的仿品都有那些缺陷。
  在一定程度之上,鉴定水平的高低,也决定了仿制瓷器的好坏。
  鉴定一件瓷器,着眼点和依据,都是从几方面来看。
  不过是造型、纹饰、胎、釉、彩、款识,这六个方面。
  这六个方面,每一点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。
  其中,因为款识往往是区分使用者身份和地位,以及窑口性质的重要因素,所以特别重要。
  尤其是官窑纪念款,更加重要,故而后仿者多从此方面入手。
  他们会对底款,进行深度模仿。
  但是,后仿的毕竟不是“原生态”的,总会蕴含有模仿者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痕迹。
  只要稍加细心,充分了解仿款的类型与特征。
  那么,许多鉴定方面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  后仿款的类型,主要分三种情况。
  第一种是明朝中期仿前期,例如成化仿宣德款,这也是最早的官窑后仿款;
  此外还有正德和嘉靖时期仿宣德与成化的款、万历仿成化款等等。
  第二种是清三代时期仿宣德和成化的款,尤其以康熙中前期和雍正前期居多。
  第三种情况是民国之后,仿明朝的款识。
  仿款鉴定过程中,可根据青花发色,字体写法并结合器型与纹饰来区分。
  后朝仿前朝款识的表现形式,大致有两种情况。
  第一种是底款与造型、纹饰、胎、釉、彩均仿效前朝;
  第二种是只仿底款而不管其他,但是,有一些特点是无法模仿的。
  例如,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看,多是深厚下沉。
  清初仿款也大致如此,道光以后的仿款青色则散涣,而且浅淡上浮。
  此外,除了了解不同时期款识特征之外,还要深谙瓷器的整体风格,这样在鉴定过程中才会更加严谨与准确。
  后仿款的目的也各不相同,成化仿宣德,是因为宣德时期是我国制瓷史上第一座巨峰。
  “大明宣德年制”六字楷书款,是当时最先进瓷器制品的品牌宣言和最优质产品的标志。
  正德以后,历代工匠仿宣德和成化年款,大多也是基于这一原因。
  第二种原因,康熙前期不书款识,多仿成化官窑年款。
  原因是康熙帝认为,将自己的年号写在瓷器上,一旦瓷器破碎,会特别不吉利。
  即“盖以瓷器易毁不愿将一代年号委诸粪土中”。
  所以,现在可以发现,康熙时期的很多瓷器,署的却是成化年款。
  第三种,清代民窑大量仿写明代官窑款。
  这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前朝的思念,这种寄托哀思的款识,被称作“寄托款”。
  寄托款最早见之于成化,以后日益增多,至清代极为盛行。
  寄托款内容最早的为洪武,以后各朝皆有。
  对比分析真品瓷器的年款,和后仿瓷器的款识特征,并注意总结不同时期仿制款的形成原因、发展过程和呈现出的特点,这些是鉴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。
  总结一下来看,明朝每个时期官窑的款识,各有其特点。
  后世虽多有仿款,但由于青料的使用和窑工字体风格都不相同,其形成的总体面貌也与真品相异。
  熟练掌握不同时期官窑年款的风格与特点,有利于对瓷器进行分期断代和鉴伪识真。
  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研究瓷器生产过程当中的技术,窥探不同时期窑工的技能与水平。
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研究瓷器底款将会成为一门真正的显学。
  纵使青花千万件,多看真品莫走偏。
  万里得一当为幸,青料底款需细观。
  可以说,只要研究透彻了明代的底款,再仿制明代的各种官窑瓷器,也就没有多少难度。
  最起码对于陈文哲来说,难度就很小了。
  从明代洪武大帝开始梳理,过了空白期的三朝,接下来就是成化时期。
  成化的瓷器,陈文哲做的可不少。
  而这一时期,加上弘治、正德,这三朝处于明中期。
  这一时期的经典瓷器很多,只不过之前陈文哲做的都是斗彩和单色釉瓷器。
  现在他做的可是青花,作为受众最广的一类瓷器,青花瓷器在哪一朝都不会稍作,成化更加不能例外。
 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也很有特点,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的瓷器,使用平等青,发色淡雅。
  弘治晚期与正德,则发色灰蓝。
  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,有铁锈斑。
  还有,成化多淡描青花。
  纹饰布局,前期疏朗,后期繁密。
  多画三果、三友、九秋、高士、婴戏、龙穿花等。
  花叶似手掌撑开状;
  叶子多齿边,花叶均无阴阳正反;
  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;
  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;
  边饰较简单,碗、盘、杯等口沿、圈足仅用弦纹装饰;
  龙多为夔龙,鼻子长长的像象鼻;
  十字宝杵、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。
  胎质细腻洁白,釉极细润有玉质感,但稍微发青。
  成化的器型有罐、梅瓶、洗、盏托、盘、杯、碗等。
  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。
  款识除“天”字罐外,还有“大明成化年制”六字单、双行款;
  图记款主要有方胜、银锭等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