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统不正经

疯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楼之内,陶艺匀工作室之中,一群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秘在何处

我的系统不正经 by 疯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0

  想要烧制出一种漂亮的釉色,每种釉料之中,常常由十几种矿石配成。
  在这其中,釉料化学元素的组成极其复杂,特别是其中的微量元素更是变化莫测。
  这些不确定因素,导致颜色釉瓷生产难度极大,成品率很低,造价很高,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。
  这种技艺在历史上屡屡断代,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匠人,一般也只能烧制一两种釉色。
  它就像有生命一般,时刻都在发生变化。
  现代科技的介入,可以帮我们了解它、适应它,却没有办法完全掌控它。
  这就是烧制颜色釉,准确的说是流霞盏的难度。
  如果让陈文哲制作,他可以轻易做出铜红釉瓷器。
  但是,他没法保证一定能做出流霞盏的那种效果,这个也需要碰运气。
  毕竟是流霞盏,顾名思义,上面的红釉如同流动的彩霞,还有的如同孔雀开屏,如同菊花,等等等等,这些都是不可把控的。
  但是,不管怎么样,都是美丽,非常的美丽,要不然也不会已出现就成为宝贝。
  铜红釉单色瓷,陈文哲可以轻易烧制出来,但是想要达到流霞盏的美丽效果,却不容易。
  但是有了隋侯之珠,一切都全都变得不同,他可以直接学习邓西平大师的工艺技术。
  其实,现在他不止是可以学习邓大师一个人的技术。
  现在的隋侯之珠不同以往了,现在既然能学习邓大师的技术,那么其他近现代大师的技术呢?
  一搜索,在隋侯之珠内部,还真就查到了。
  只不过,现在他没有时间学习,毕竟近现代的那些大师,每一个都不简单。
  他们的技术,可不是那么容易学到的。
  最主要的是,他们的技术,都需要实践啊!
  现在陈文哲已经够忙了,他可不想继续开辟新的展现。
  既然学到了技术,那就要做。
  能不能成功,烧制一下试试才知道。
  此时,陈文哲的工作室之中,到处摆满了胎泥、釉料、瓷胎等等。
  他左手拿起一个泥杯胚胎,右手用毛刷熟练地施釉。
  做这种活,不仅苦和累,工作环境还差。
  主要是这些瓷器制作工序繁杂,古人云“过手七十二,方克成器”。
  他要从找原矿找起,再到釉料配方、施釉、烧制。
  在这期间,其实远不止72道工序,每道工序中还包含着子工序,但其中的乐趣,也只有沉浸其中的人才能体会。
  釉料看着不起眼,就像石灰浆一样,但不同的配方,能烧出完全不同的东西,千变万化。
  看着涂完釉料的杯子是凸凹不平的,但经过137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时,它是流动的。
  最后出窑一看,这个是红的,那个是蓝的,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了!
  在这个到处摆满了瓶瓶罐罐的狭小空间里,陈文哲熟练地操作着。
  而在他的工作室门口的地上,有很多成品。
  之所以放在外面,因为那些都是烧坏的。
  配方一样、施釉的人一样、窑次一样,但即便一切前期工序都做好了,仍然有近四分之一的东西会烧坏。
  这就是铜红釉瓷器的难烧之处,这么高的失败率,一般人真的消耗不起。
  所以,干这行,心脏要特别强大。
  像陈文哲,对瓷器要求很高,返工率也更高。
  如果胎烧坏了,就会变成瓷片。
  既有成功的惊喜,也要承受失败。
  烧坏了就要研究它,问题出在什么地方,把问题解决掉。
  有的胎没有坏的,可以重新烧。
  有人说,颜色釉是“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”。
  它独一无二、不可复制。
  要烧制一个完美的高温颜色釉作品,不仅要求制作者对釉料、坯料的自然属性了解深刻,而且还要求制作者对窑火的控制掌握到位。
  秘釉流霞盏就真的是这样,如果烧制成功,那效果也绝对可以让你的一切付出,都物有所值。
  特别是在看到那流光溢彩、如梦似幻的效果之后。
  从不同角度看去,盏中光点是多层的,似有一汪水浮在空中。
  此时陈文哲想到自己手中的那件秘色瓷莲瓣碗,它秘在何处?
  像有水一样,这么说是不是太正常?感觉也就一般?
  也只有真正看到了原件,你才会感到震撼。
  陈文哲的那一件秘色瓷是高足莲瓣碗,青瓷釉的,在碗的三分之一处,就像有水一样。
  “那碗水动啊动啊,特别神奇!”
  不断琢磨,不断试制,一直经过了半个月,陈文哲才做出一个能看的。
  当然,不是秘色瓷,也不是流霞盏,而是秘色釉流霞盏。
  这两者结合,到底回事一种什么样的效果?
  那是岩浆一样的颜色,有点儿水的味道了,但还不成功。
  特别是那流动如水一样的流霞,没有表现出来。
  这需要制作窑变的红釉瓷,要有放射流动的感觉。
  也就是说,碗内的红釉,还需要如同彩霞放射豪光一样,还需要有流动的感觉,这还真是不容易做到。
  为了制作出流霞的感觉,做出流动的形态,陈文哲根据邓大师的手法,试了很多次。
  没想到,真出来了有水的感觉!
  想做出花纹流动的感觉,没想到出了水的效果!
  而且,水面很高,比当初他做的秘瓷还高!
  有了这一次成功,陈文哲才真正摸到了门槛。
  所以,在接下来的日子,他不止是学会了流霞盏的制作,他还能结合秘色瓷,做出了真正的秘色釉流霞盏。
  之后他的手艺,就一发不可收拾,接连做出来很多经典瓷器,特别是邓西平大师创烧的一些现代瓷器。
  当然,在这期间陈文哲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。
  因为邓大师在1976年,还试制成功“无铅钧红釉”。
  这彻底消除了颜色釉从业者,铅中毒的危险。
  除了这种基本工艺,还有“大件郎红釉新配方”。
  他在柴窑中,第一次成功烧制特大件郎红产品。
  那是62厘米高的“300件郎红釉美人肩花瓶”,这些作品多次被选作国家长老的出访国礼。
  还有1982年研制的“釉里藏花”窑变新工艺,开发出的凤凰衣釉,羽毛丝釉等新型窑变釉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